全国放心粮油 | 安徽省名牌产品 | 安徽省著名商标

120年历史沉淀坚持传统压榨 | 不含转基因成份 | 中国有机食品

安徽百年福庆全原生态粮油科技股份公司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中心
  • 客户案例
  • 资讯动态
  • 优秀代理
  • 在线询单
  • 联系我们
  • 资讯动态
    用心做好油,健康中国人

    粮食供求失衡加剧 政策调整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 2023-11-28    浏览次数:197

      2012年新粮上市之前算起,我国进入新的粮食供求周期大约有三年的时间了。

      所谓进入新的供求周期,就是说国内粮食市场又一次出现供给压力,即相对供给而言需求不足,库存不断增加,价格下行压力大。

      托市收购促进了国内粮食生产

      长期以来,国内粮食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供不应求,粮食供给一直紧张。改革开放之后,粮食供给不足的局面得以有效扭转,出现了年度供给过剩的情况。当时, 分析粮食市场供求变化,是根据天气引发的产量变化进行,比如“两丰一平一歉”,强调“以丰补歉”,强调加强粮食储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有变,农产品出现了普遍过剩的情况,主要粮油品种供大于求。此时的粮油市场变化,供求失衡矛盾之突出,持续时间之长久,再平衡难度之大,与气候原因导致的市场变化完全不同。

      为实现新的平衡,国家实施粮食战略性结构调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种植品种面积由17.1亿亩调减至14.9亿亩,减了2.2亿亩。

      随着粮食产量下降和库存粮食被消化,2004年国内粮食市场进入新周期,历史性的促进粮食生产政策实施之后,实现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加之国内粮食市 场的开放程度提高,保障了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期间,获得了足够的粮食供给,满足了快速增长的粮食消费需要。在此期间,不仅国内粮食消费总量增加,而且以大 豆大量进口和以玉米深加工消费不断增长为标志的国内粮食消费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

      2007年之后,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价格大幅度上涨,甚至爆发粮食危机,但是,国内粮食市场保持基本稳定,主要粮食品种的政策性托市收购,不仅保护和促进了当时的国内粮食生产,也使得国内可以利用充裕的粮食库存,增加市场供应,应对了恶化的国际粮食环境。

      国内粮食库存创历史高纪录

      现在,国内粮食市场又一次进入了与气候因素导致的供求变化完全不同的市场周期,供大于求的矛盾再现。

      回顾过去三年,大约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

      2013年是国内粮食市场供求情况不断明朗的一年。主要粮食品种市场都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特别是玉米供求关系转变,使很多人士了解到,满足国内玉米消费需求,并不需要大量进口玉米。

      2014年是认识不断统一的一年。

      如果说2013年人们对国内粮食供求关系还有不同的认识,那么2014年供求失衡的状况则被人们充分了解,完善粮食政策的任务被提出,调整农业生产结 构的任务被确定。以大豆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收购政策由促进产量提升开始转向在开放条件下努力促进市场实现再平衡。

      2015年是开始行动的一年。大豆和棉花的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推进,油菜籽收购政策调整,小麦和稻谷的托市收购价格不再提高,玉米的临时存储价格下调。 还有一些具体的行动,比如河北省调整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的小麦生产,不再鼓励农民抽取地下水增产小麦,而是给农民补贴,换取农民减少小麦的种植。

      从国内粮食市场显露供大于求的苗头到现在,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供大于求的形势明朗了,国内粮食库存也达到了创纪录水平。现在大的问题是,新增供给压力仍然在增加。

      国家统计局称,201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107万吨,比上年增加447万吨,增长3.3%;早稻总产量3369万吨,比上年减产32万吨,下降 0.9%;秋粮有望再获丰收。根据目前多数机构的预测,尽管2015年辽、吉等地受灾比较严重,但是关内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全国玉米产量预计仍将较上 年增加。全国稻谷产量预计也将较上年增长。

      2015年粮食进口量预计将达到1.25亿吨的水平。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共进口谷物和谷物粉2845万吨,进口大豆6518万 吨,进口木薯干811万吨,合计进口量已经达到10174万吨。未来两个月预计进口大豆1650万吨,进口谷物450万吨,进口木薯干150万吨。

      全年合计进口量预计为12424万吨。

      根据国内的口径,将进口大米转换成稻谷,即便不考虑非统计进口数量,全年国内粮食进口量将达到1.25亿吨的水平,较上年增长20%以上。

      玉米库存已严重超出合理水平

      国内粮食库存创纪录,根据总量平衡分析,主要粮油品种的库存都在增加。其中玉米问题突出,国内玉米库存数量已经严重超出合理库存水平,主产区仓容紧张,只能搭建更多的临时存储设施,以保证能够收购农民要求出售的玉米。

      今年继续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实行临时存储收购,收购价格下调至1.00元/斤。各方普遍认为,价格调整尚未达到能够有效促进生产结构调整的程度。从主产 区传来的新信息称,有些农民开始商议明年租地事宜,租地费用似乎未降。这是一个很不妙的消息,说明农业生产结构需要调整的信息,还没有充分传递给农民, 这将不利于明年玉米生产的调整。

      在华北地区,市场调整的力度大于托市收购价格调整力度,在东北主产区托市收购活动开始之前,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体现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特别是在期 货市场,市场参与者充分认识到,国内玉米供求失衡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玉米收储政策完善,发出了积极的价格信号。

      这次粮食供求的调整难度远比上一次要大,因为我们需要面对来自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供给压力。调整国内粮食生产结构,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不种玉米种什 么,是不少生产者的疑问。有分析者认为,只有当卖粮收入完全低于生产成本,才有可能对玉米生产有作用。看来,增加粮食产量难,似乎减产也不容易。

      调减“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既要靠政策支持,也要靠价格引导。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使得国内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后,供给压力仍然可能不会消失。为 此,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让价格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是在开放状况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放开市场的方式,实现国内粮食市场再平衡,一定要大限度地保护 国内粮食生产。

      统筹考虑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要统筹考虑如何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因为缺少了国际市场的供给,已经无法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对2015年进口的粮食进行分类分析,1.25亿吨的粮食进口中,大约70%以上是国内需要的进口。这些粮食的进口是满足国内居民消费进口,缺少不得。

      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水缺,从资源自给角度而言,中国是粮食供给紧张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将会消费更多的粮食,在国内 资源有限和环境制约强化的情况下,当然会进口更多的粮食。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减少只是因为价格原因而非供求需要的进口。

      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低价地区商品必然向高价地区流动。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国内生产者在与粮食出口国的生产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国内粮食生产受到过 度冲击,将会导致国内自给能力降低,又可能出现粮食不安全的状况。为此,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在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努力提升国内生产效 率,并且对国内的基本生产能力实施有效的保护。

      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成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我国应对年度间气候变化引起的产量增减,采取的就是“籴粜”之法,通过库存的吞吐,利用流通调节市场供求。当市场供求不是因为天气因素导致 的年度间波动而是商业周期性波动时,“籴粜”之法失去了用武之地。供求失衡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超出了流通领域可以调节的能力,便如同“堰塞湖”一样,形成 很大的风险。现在需要从供给端入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解决供求失衡矛盾。

      长期实行的托市收购政策看似解决粮食生产多了的问题,实则是粮食供给总体偏紧时采取的促进生产发展和稳定的措施。在刚开始托市收购时,各方面的评价都 很高,谁都说好,谁都满意。现在似乎问题变得很大,原因是国内粮食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内粮食总体供大于求已经三年时间,还继续采取供给少时制 定的政策,矛盾当然会十分突出。供求格局改变之后,临时存储收购效率低下的弊端显露,迫切需要用更为完善的政策措施加以替代。

      实施价格与补贴分离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粮食市场放开,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引导市场供求,政府补贴农民,保障其基本的收入。只是需要注意,不 与产量挂钩的补贴对生产者种植积极性的刺激作用降低,而且粮食补贴的力度又会受到财力的限制,需要考虑能否接受粮食自给能力降低的情况出现。中国的粮食多 不得,也少不得。

      粮食改革难度很大,政策调整困难重重。面对国内粮食供求失衡矛盾突出的现实,当务之急是尽快推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国内供给压力,不使供大于求的状况在2016年“失态”。

      形势已经紧迫,立即行动,而且动作要大!


    留下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回复您!